新闻中心NEWS CENTER

辽宁《营口市镁质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草案原文(上)

发布日期:2021-11-19 浏览次数:125135

下面为《营口市镁质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草案原文

营口市镁质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十四五”时期是营口实现全面振兴发展极为关键的五年,是产业创新发展、加速升级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提升我市镁质材料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引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依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菱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辽政办﹝2020﹞33号)、《营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营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营政发﹝2021﹞1号)等有关内容,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十三五”以来,我市镁质材料产业依托丰富菱镁矿资源优势和良好产业基础,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始终保持了平稳的发展势头,为营口经济乃至全国和世界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回顾

1.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十三五”以来,全市基本形成集勘查、开采、选矿、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镁质耐火材料为主导产业,镁质化工材料、镁质新型材料等产业共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以镁质耐火制品为主,拥有15大系列300余种产品,覆盖60%国内市场和40%国际市场,远销世界90多个和地区。

2.产业规模逐步壮大。到“十三五”末,全市拥有各类涉镁企业60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1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8%,年产值239.9亿元。从业人员7万余人,固定资产总值近340亿元。镁质不定形产品产量占制品比重由35%提高到40%。镁质耐火材料制品、硫酸镁肥及电工级氧化镁粉年产量均位居全国。

3.装备水平稳步提升。全市现有轻烧窑、重烧窑、电熔炉1400余座,各种液压机、摩擦压力机1100余台,超高温隧道窑50余条,干燥窑500余条。电熔炉、镁质系列砖生产线及超高温隧道窑数量均位居全国,镁制品企业设备数量及其自动化、半自动化水平位居全国,部分深加工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250余户涉镁企业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5户、建设企业研发机构51个,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长77.8%、51%。“十三五”期间,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行业等各类标准15项。“废弃及低品位菱镁矿制备高纯致密烧结镁砂关键集成技术”“高活性氧化镁粉生产和二氧化碳回收技术”“悬浮闪速制备高活性轻烧氧化镁”“含镁系列新型中量元素肥料关键技术”“特种高温电工级氧化镁生产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5.节能减排成果丰硕。通过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推广和示范,菱镁矿石综合利用率和镁质耐火材料回收利用率不断提高,镁质耐火材料回收再利用率达50%以上。全市超高温隧道窑及梭式窑油改气工程基本完成,节能降耗30%以上。

6.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持续开展企业立项、土地、环评、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的全覆盖排查整治工作,关停整改违法违规企业。加快退出低质低效产能,严格控制新增产能,鼓励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新建改建具有高效、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优势的新式窑炉50余座。企业环保意识大幅提升,环保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较好社会效益。

虽然我市镁质材料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面临新形势、新要求,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矿山治理不够规范,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二是原料供应不够稳定,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三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四是高端技术研发水平相对薄弱,产品附加值较低;五是企业整体规模偏小,产业整体竞争力较弱;六是生产工艺总体相对落后,装备智能化水平偏低;七是企业环保设备较为陈旧,环境污染治理仍需加强。

(二)“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镁质材料产业从稳步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攻坚期,是产业发展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供给侧改革,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加快我市镁质材料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一带一路”、新型原材料基地等战略的实施,以及辽宁省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发展格局,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和镁质材料产业发展模式、管理模式、商业模式的变革,我市镁质材料产业面临产能过剩、产业竞争激烈、产业集中度有待提高、产业结构有待升级、产品质量有待提升、创新能力有待增强等重要挑战。要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抓住关键、补齐短板,突破瓶颈制约,以全球视野谋划,以战略眼光布局,全力推动镁质材料产业转型升级。

二、“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对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立足产业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以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布局优化和提高产业集中度为核心,以提质增效和节能环保为重点,着力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向“高效益、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方向发展,努力实现资源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发展。坚持把创新摆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充分利用和融合科技创新资源,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努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补齐产业创新短板。

2.坚持结构优化。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中之重,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加速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补齐、壮大、延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集群。加快退出低质低效产能,提升产业综合配套能力,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实现产业多元化、产品高端化发展。

3.坚持重点突破。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产业发展关键环节,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工艺先进、节能环保效果明显、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在行业中具有重要推广价值与示范作用的项目建设;重点支持有条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上市融资等形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4.坚持两化融合。坚持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作为产业发展重要抓手,充分发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要素配置中优化和集成作用,着力推动生产装备自动化、智能化。以信息化服务平台、交易平台、公共检验检测平台及研发平台为重点,深入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5.坚持健康发展。坚持把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作为产业发展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菱镁矿石综合利用率和镁质耐火材料回收利用率。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逐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形成产业资源合理开发、产业集约发展、生态环境友好、技术装备先进的持续健康发展格局。

(三)产业定位

依托丰富菱镁资源和良好产业基础,进一步做强镁质耐火材料产业,做精镁质化工材料产业,做大镁质新型材料产业,鼓励发展镁质建筑材料、镁合金材料产业,进一步巩固“中国镁都”国际国内优势地位,掌握产业发展话语权,全力打造镁质材料产业基地,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绿色发展。

1.镁制品及深加工产业基地。提升镁质耐火材料制品深加工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质量,大力研发并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不断开发高性能、适应性强、稳定、安全的镁质耐火材料主打产品,做强优势、做大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使主导产业优势更加突出。力争到2025年,打造年产值超400亿元镁制品及深加工产业集群。

2.镁质化工材料产业基地。切实发挥镁质化工材料产业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向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形成集聚效应。积极拓展镁质化工产品在农业新型肥料领域的应用,研究开发高附加值、高功能性、精细化的食品与医药级镁化工产品,培育产业发展新增长点。力争到2025年,打造国内生产规模更大的镁质化工材料产业基地。

3.镁质新型材料产业基地。不断扩大电工级氧化镁粉、防火电缆(矿缆)级氧化镁粉等镁质绝缘功能材料生产规模,加快培植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主业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规模骨干企业,积极研发生产高纯氧化镁、纳米氧化镁、核电级氧化镁等高端氧化镁产品。以原料生产为基础,形成从上游原料提供到下游终端产品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条,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力争到2025年,打造国内生产规模更大的镁质绝缘功能材料产业集群。

4.融合发展先行区。以延伸产业链为重点,以提升价值链为目标,不断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供应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不断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镁制品原料及深加工等传统产业,纵深推进镁质化工材料、镁质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在产业上下游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产学研融合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5.绿色发展示范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装备,开展工业窑炉治理,淘汰低效落后产能;使用清洁燃料,加快清洁低碳能源替代。不断加强对企业的环保监测,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

(四)发展目标

到2025年,我市镁质材料产业关键技术不断突破,深加工水平不断提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产业规模稳步扩大,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力争形成6户以上销售额突破10亿元的龙头企业;建设3~4个主业突出、功能完善、承载能力强的产业园区或集聚区,为打造镁质材料产业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以上是草稿上半部,下半部即将呈现。

相关标签:

移动端网站